站内搜索:
首页实验室概况科研工作合作交流实验室管理动态信息保密教育图书资料诚聘英才下载中心
 保密教育 
  保密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密教育 > 保密教育 > 正文
 

《保密教育内参》第66期

2016年10月20日 08:54 adic 点击:[]

                                            (第66期,供2016年10月20日学习使用)
 
 
《保密工作》2015年第11期,重点文章核心内容导读——
 
                                      调查报告:高校涉密科研人员保密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此文作者:汪鸿兴 周峙 沈 满
 
      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研究的基地,聚集着大批科研高精尖人才,在诸多领域承担了国家大量科研项目,不少高校还承担着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由于高校开放的大环境、日益频繁的对外交流、自由的学术氛围以及参与科研项目人员的流动性,给高校涉密科研人员的保密管理工作增加了困难。
本调研报告在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十余所高校的保密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涉密科研人员保密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工作建议。
                                                        薄弱环节
      高校不同于军事院校、军工研究院所等机构,在工作习惯、工作氛围、人员组成等方面均有薄弱环节。
      1.高校涉密科研人员肩负多项工作
      高校涉密科研人员作为教师,既要完成课时任务、批改作业、编制试卷等,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科研任务。由于高校科研团队人数较少,团队中的教师常常既承担军品科研项目、又承担民品科研项目,既承担涉密项目、又承担非涉密项目,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频繁切换工作内容,经常在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之间相互穿插,涉密项目与非涉密项目相互混杂,难免忙中出错,发生失泄密现象。
      2.高校校园文化自由开放
      开放式大学是社会高效发展的必然趋势,服务社会、资源共享是高校应有之责,各地高校都推出“校园开放日”,不少高校的实验室、体验中心、研究基地也推出了青少年“参观日”“体验日”,普及科学知识。但哪些应当开放、哪些不能开放,哪里可以参观、哪里不能参观,由于划分不够明确,给保密管理增加了困难。同时,开放式大学还倡导思想和文化的开放,大学教育已超越国界,邀请国外专家进校讲座、走出国门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愈发频繁。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开放的“度”,难度较大。
      3.高校人员结构复杂
      一是学生流动性大。高校每年都有新生入学,以及毕业生离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难免会接触到涉密科研项目,他们的保密意识仍需强化。在对学生开展保密教育时,会出现培训好一批毕业一批,培训速度赶不上人员流动速度,导致学生保密意识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保密意识不强。二是人员构成复杂。在教职工中,有学校教工、客座教授、特聘专家、访问学者等,在学生中,有境内生、留学生、交换生,同时还有成教生、各类培训班学生等。这些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国籍、不同阅历、不同背景的教职工及学生工作生活在一起,缺少相关约束,难免会有意无意地谈起各自工作学习内容,其中就有可能涉及国家秘密。

[1] [2] [3] 下一页

上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67期 下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65期

关闭

版权所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联系电话: 0411-8740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