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实验室概况科研工作合作交流实验室管理动态信息保密教育图书资料诚聘英才下载中心
 保密教育 
  保密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密教育 > 保密教育 > 正文
 

《保密教育内参》第44期

2013年11月29日 10:19 adic 点击:[]

大数据与隐私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但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却是一把双刃剑。与其相伴而生的是人们对隐私被侵犯的担忧与无奈,这个问题无法回避。
  一方面,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引发了一场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帮助人们开启了循“数”管理的模式。例如,零售公司跟踪客户的购买情况,发现某个客户购买了大量的真丝衬衣,这时数据挖掘系统就在此客户和真丝衬衣之间创建关系。销售部门就会直接发送真丝衬衣的行情,以及所有关于真丝衬衣的资料给该客户。零售公司通过数据挖掘系统发现了以前未知的关于客户的新信息,并且扩大了经营范围。
  而另一方面,大数据主宰一切,也让我们的隐私暴露在“第三只眼”之下。它使得目前用以保护隐私的法律手段和核心技术失去了效果,甚至威胁到国家秘密的安全。电商监视着我们的购物习惯,搜索引擎、交友网站和微博消息使得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情绪的细节化测量成为可能。据《华盛顿邮报》2010年的研究表明,美国国家安全局每天拦截并存储的电子邮件、电话和其他通信记录多达17亿条。为了弄明白这些数据,美国建立了庞大的数据中心。当前正在持续发酵的“棱镜”事件,正是美国政府利用信息技术监视全球,侵犯个人隐私,窃取秘密的力证。
  在大数据时代,很多数据在收集的时候并无意用作其他用途,而最终却产生了很多创新性的用途。问题是,不管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都无法告知个人尚未想到的用途,而个人亦无法同意这种尚是未知的用途。一项大数据预测工作,必须征得数亿用户的同意,这简直无法想象。而不予告知则与隐私保护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数据收集者必须告知个人,他们收集了哪些数据、作何用途,也必须在收集工作开始之前征得个人的同意)产生了冲突,且无法调和。
  应对大数据的汹涌来袭,我们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法。随着社会越来越熟悉大数据的问题和缺陷,我们只能改变一系列的惯例来帮助社会应对这种冲击,建立规范自身的新准则。我们需要把进行隐私保护的责任从个人转移到数据使用者身上,也就是说,数据使用者应该以更负责任的态度使用数据。

   大数据离你我有多远


      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和云计算的催生下,大数据时代不期而至。根据搜狐IT的统计,2012年中国互联网的每一分钟都很忙。短短一分钟内,新浪就已发出9.5万条微博,百度产生了347万次搜索查询,支付宝完成了7.3万笔交易, QQ空间上传了13.9万张照片,迅雷下载了1.1万GB文件……信息和数据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像今天这般急剧增长,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的鲜明特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置身其中,既惊叹于大数据产生的不可思议,又经历着大数据带来的奇妙体验。大数据究竟做了什么?还可以做什么?距离你我有多远?这是一个让人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深入,整个社会将表现得越来越“数据”化,用大数据来管理社会,用大数据来改善市场,用大数据来享受生活……一大批既务实管用而又焕然一新的做法和应用将应运而生,深刻地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的生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45期 下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43期

关闭

版权所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联系电话: 0411-8740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