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当前, 我们面对的是高级窃密者,决不能拿“防小偷”的措施来保护国家秘密。保管国家秘密是有一套规矩的,不能想当然办事。有的人把国家秘密文件放在个人保险柜里,遭遇盗窃;有的人把国家秘密存储在个人计算机中,自以为是地设置很多加密措施和口令,但仍被破解密码、窃走秘密;有的涉密部位在楼房高层,自以为很安全,就不按规定安装“三铁一器”,结果窃贼“从天而降”;有的涉密硬盘被拿到市场维修,大量秘密文件被拷贝。
传递。国家秘密不是静态的,工作中,国家秘密信息和载体的交流、交换大量发生。当你准备携带、准备发送、准备借出、准备邮寄时,且慢!一定要遵守保密规定,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漏掉,尤其要记住:互联网和公共通信系统绝对不能传递国家秘密。
销毁。有人说销毁秘密比产生秘密难,尤其是销毁承载国家秘密的信息化设备。有的人把涉密硬盘“格式化”,以为安全了,他不知道的是,现代技术可以读出被多次“格式化”的硬盘数据;有的人把涉密光盘切碎扔掉,他不知道的是,1平方厘米的VCD光盘碎片,用专业光学技术可以读出几兆字节的数据;有的人把U盘一锤子砸坏,认为读不出来了,他不知道的是,U盘的存储体与“米粒”体积差不多,只要这个“米粒”落入窃密者手中,就可以使用高新技术读取。因此,一定要记住:销毁涉密载体是有国家标准的,私自销毁涉密载体是违法的。
养成五习惯
涉密有手续。为了实现国家秘密的全程控制,有关保密制度对涉密手续作出很多规定,没有履行相关手续,是不允许涉密的。所以,涉密人员要养成一个习惯:遇到涉密事项时,首先要搞清楚需要哪些手续,如果不清楚,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千万不能擅自处理涉密事项。
上网要三思。从“ 维基揭秘”到“棱镜”事件,从大量失泄密案例到专家深层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空间危机四伏! 其实, 网络不过是一条信息公路,把国家秘密放在互联网上,无异于把保密文件丢在马路上,问题在人而不在网。作为一个涉密人员,当你打开电脑时,当你登录上网时(不论外网还是内网),当你需要存储或者下载信息时,先别急于动手,等20秒!这20秒里,你要考虑保密的有关规定,养成等20秒的习惯,会避免很多失误。
手机不乱用。如今, 大家都很难离开手机,可是手机对于保密工作来说, 简直就是“ 手雷”。它不但有定位跟踪功能,更是一个录音、窃听的好工具,如果存储了涉密信息,进行了涉密通话,这颗“手雷”是一定会爆炸的。远程启动手机、在线监听通话、隐蔽下载信息,已经不是什么高新技术了,世界上就有庞大的专业机构在做这件事,不相信,你可以读一读“棱镜”事件的有关内容。因此,手机应该怎么使用、不应该带到什么场合要十分清楚,从保密的角度,摆弄手机要像摆弄手雷一样,小心无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