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实验室概况科研工作合作交流实验室管理动态信息保密教育图书资料诚聘英才下载中心
 保密教育 
  保密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密教育 > 保密教育 > 正文
 

《保密教育内参》第72期

2017年06月12日 11:22 adic 点击:[]

                                                      微信为何成了泄密渠道?
      通过这两起案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微信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沟通、交友和娱乐平台,但也为失泄密事件创造了“便利”,成为了个别人员违规发送、传播涉密信息的“最优选择”。笔者认为,微信之所以能够成为泄密渠道,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智能手机的普及。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手机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而微信是以手机为载体存在,打破了电话和短信等传统、常规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互通模式,沟通交流更为便捷。据相关统计,全国微信用户群体已经超过6亿,这也为保密监管工作出了难题。
      二是内置功能的强大。微信支持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群聊、群发、朋友圈等方式进一步满足了受众群体的各种交流互动和娱乐需求,使微信变成了“电子社区”。
      三是缺少必要的审核。微信具有即时语音聊天、多人群聊、查找陌生人、摇一摇等强大交互功能,且用户人群未采取实名制,无法根据简单的用户资料判断身份,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工作秘密甚至国家秘密。同时,由于信息发布无须任何审核,所有人都可以随意发布信息、转发信息,导致国家秘密信息很容易因为违规操作被发送到互联网上。而且微信的操作方式简单易懂,哪怕是几岁的孩童也能随意操作,国家秘密信息一旦被泄露,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在极大的范围进行传播,导致事态失控,从上述两个案例就可见一斑。
                                                     如何防范微信泄密隐患
      防范微信泄密,对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加强保密教育,强化保密意识。保密管理,人是根本。微信仅仅是一款便利大家沟通的工具,泄密与否,关键还在于使用者。上述两起泄密事件究其根本,还是由于一些机关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对保密工作严峻形势认识不足、思想麻痹,对保密要求视若无睹、心存侥幸。要有效杜绝失泄密事件,还是要从管“人”这个根本入手,在走“心”上下功夫。不仅要加强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也要加强机关干部和社会人员的教育,通过警示教育、业务培训、宣传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大家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让“保守国家秘密人人有责”入脑入心。如果在微信上发现涉密信息和敏感内容,不随意转发,避免知悉范围扩大,同时向有关部门及时报告,进行补救。
      二是狠抓制度建设,落实保密责任。各机关单位要狠抓保密制度的落实。在涉密文件的传阅、使用、保管、销毁等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各项保密管理规定,严禁擅自扩大传阅范围,严禁以任何方式向知悉范围外的人员提供文件内容,严禁以互联网或其他非密网络传输文件,确保涉密文件安全,更要把执行各项保密要求转化为落实保密责任的具体行动,维护制度的强制力和权威性。同时,要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切实管用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和行为规范,认真履行保密责任,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规范程序,切实提高保密管理水平,提升保密管理能力。对违反保密法律法规,造成泄密的,严格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坚决遏制微信泄密事件的高发态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73期 下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71期

关闭

版权所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联系电话: 0411-8740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