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期,供2015年6月10日学习使用)
《保密工作》2015年第1期,重点文章核心内容导读——
“两识”教育
【如何收发、传递涉密载体】涉密载体的运转过程,主要包括密件的收发、传递、传输、签收、送阅等环节。
密件收发的保密要求。接收密件时,应当严格按照收发密件的基本程序办理,严格履行清点、签收手续,并检查签收单上的登记与密件实物是否相符。分发密件时,应当严格按照限定的接触范围分发,不能擅自扩大范围。限定范围以外的机关、单位因工作需要要求增发的,应当经过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分发时,应当认真填写密件分发表。
传递密件的保密要求。绝密级密件在市区内投递,应当派专车双人进行或者交由机要交通部门投递。其他密级的密件,也要专车专人投递,或者通过机要文件交换站进行交换,或者交由机要通信部门投递。发往市区外的密件,要通过机要交通或者机要通信部门投递。携带密件不得进入与工作无关的场所。未经批准,禁止携带密件参加外事活动和进入境外机构。携带密件外出途中安全受到威胁时,应当立即就近请示保密、公安、国家安全部门或请求其他国家机关、单位予以帮助,并尽快与本机关、本单位取得联系,如实报告情况。
因公出境一般不得携带密件。确因工作需要携带的必须按照国家保密局、海关总署《关于禁止邮寄或非法携运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的规定》办理。在出境时,海关凭许可证查验后放行。这些规定也适用于机关、单位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合法向外方提供国家秘密,并由外方人员携带国家秘密出境的情况。
关于加强涉密人员管理的几点思考
此文作者:宋建军
涉密人员是保密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保密管理的重要对象,又是保密工作的重要主体。国家秘密从确定、流转、保管、执行直至解除的整个存在周期,都离不开涉密人员,国家秘密的安全,归根结底取决于涉密人员行为是否符合保密法规范。因此,涉密人员管理任何时候都是保密工作的关键环节,是保密管理的重中之重。然而长期以来,涉密人员管理却始终是保密工作的难点问题,成为保密管理的一大薄弱环节,直接影响保密工作的效率,威胁国家秘密安全。打好涉密人员管理这一攻坚战,要针对影响涉密人员管理的痼疾,从增强涉密人员保密的主体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意识出发,解决好涉密人员分类、审查、考核和权益保障等四个关键问题。
思考一:涉密人员缺乏主体意识,与长期以来涉密人员分类确认标准模糊有很大关系。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按照最小化原则,建立涉密人员分类确认标准体系,严把涉密人员界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