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该文所述,“泄密”的王进喜照片刊登于1964年的《中国画报》(国内发行时称《人民画报》),大庆油田从完全保密到对外公开,这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新中国将松辽盆地作为重点油气资源区域正式进行大规模勘探开发,始于1959年。当时,国内石油缺口达60%,西方国家对我实行封锁,“公交车背着煤气包在长安街上跑”。对于开发大庆油田的消息,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内外采取了严格保密的策略。
5年后,我国基本实现石油供应自给。1964年1月25日,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同月底,新华社记者田流等人带着“北京的特别嘱托”悄悄来到大庆。“那时大庆出于保密的需要,对外一直用秘密称号‘农垦场’,仿佛关押劳改犯的地方。内部则叫‘松辽勘探局’。”1960年从大庆文工团下派到“铁人”王进喜身旁采访的孙宝范说。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并在中发[64]78号文件《中央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中,决定对外公开宣传大庆油田,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此后,到大庆采访的媒体和慰问演出的文艺团体纷至沓来,很快掀起了一轮高潮。4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新华社记者袁木、《人民日报》记者范荣康采写的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4月20日,《人民日报》全文转发,大庆油田的存在被公之于众。
回过头来看这张“泄密”照片及相关文字,问题不少:首先,那些“星星点点”的井架在哪里?其次,关于这张照片的首次刊登时间,有1964年、1964年第一期封面、1966年第一期(下文有述)等多种说法,相互矛盾。
根据公开材料,1960年3月底,已经是全国“劳模”的王进喜率队从甘肃玉门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如果“泄密”一说成立,那么这张照片的拍摄不应早于这个时间。而日本人知道大庆油田的存在,始于中央决定对大庆进行宣传之后的媒体报道,即1964年4月之后。然而笔者查阅《人民画报》电子版,在1960—1966年间,王进喜的影像确曾出现过几次,但都不是如图所示的这一张。
抛开这些细节不论,所谓“一张照片揭开大庆油田秘密”的说法还必须回答下面的疑问: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综合性摄影画报,《人民画报》几乎每期都要以图片形式报道我国各行各业的建设情况以及取得的新成就,比这张“泄密”的王进喜照片更具情报价值的内容非常多,为什么只有它被指为“泄密”呢?从照片内容看,如果这张并不反映多少现场情况的照片都可能泄密,那么《人民画报》当年有大量照片存在泄密嫌疑,假设都以泄密论处,外宣口的同志还能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