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工作》
2014
年第
10
期,重点文章核心内容导读——
必须加强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后问题整改的跟踪督查工作
此文作者:冯宝运 黄春丽
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认证之前的精心准备,又有认证之中的严查严审,还有认证之后存在问题的认真整改。只有各方面工作都做到位了,国防秘密才有保障,安全工作才能落到实处。从军工认证的现实情况看,认证之前申请企业的准备工作总体是非常认真的,对照办法标准严格要求,精心准备;认证之中认证委工作组的审查也是严肃严格的,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隐患不留情面,既有严格客观的讲评扣分,又有耐心细致的帮教要求。但在通过认证后,企业能否自觉严格地整改并纳入常态管理?认证机构能否对该军工单位实施有效的跟踪督查?问题隐患的整改能否落到实处?在现实工作中,这些往往会成为灰色地带,如果不加以重视,后果难以预测。
存在的问题
近期,笔者对部分已经通过军工认证的单位进行了回访,感到大部分军工企业整改情况是比较好的。但也发现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有的企业第一次认证发现的问题,复查中甚至第二次认证中仍然出现。究其原因,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认证机构的问题,还有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问题。
就企业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改正问题作为认证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把国防秘密安全放在应有的高度,没有对国家、对企业安全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因此把审查通过当目标,为订单而认证。审查得分高的,盲目乐观,沾沾自喜,不再去查找深层次的问题,迷失整改方向;得分低的,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不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使问题难以彻底整改。更有甚者,把认证工作组指出的问题和整改要求丢至脑后,马放南山,不顾不管。
就认证机构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是对通过认证的军工企业存在问题隐患的整改监督不到位的问题比较普遍。具体来讲,既有精力人力不够、无暇顾及后续整改的方面,也有缺乏整改监督机制或机制作用发挥不力的问题。从了解的情况看,认证机构对通过认证企业的问题整改报告,认真关注审查研究得很不够,主动开展“回头看”的情况更是极少,企业整改情况有的长期缺乏管控。
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是思想上不够重视,把对军工单位的监管简单地理解为是认证机构的事,对军工认证工作、军工单位管理的主动介入不够。在开展保密检查时,侧重党政机关而关注军工较少。
另外,非公有制企业大量进入军工领域,由于其没有上级主管单位,缺乏体制内的监管力量,自我检查与监督管理的动力不够、能力不足。而任务甲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只注重企业是否具备保密资格,忽略了对项目任务保密工作的跟踪检查。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导致保密认证后续监管出现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