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信息就是力量,面对海量的信息,信息掌控度越高,所能够引发的信息聚合性就越强。一般来说,网络公开信息不涉密,但是一定数量的信息经过科学的整合分析后,很有可能会透露出非常重要的情报。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些公开出版的报刊、研究论文、演讲记录、议会调查记录和政府发表的资料交给大学中一个由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优秀学者团体,委托他们从这些公开资料中得出“俄罗斯评估美国国防力量”的结论。这些学者的结论说明,“如将这些公开资料交给特定的团体加以研究,两三周内即可对美国国防力量的大部分情况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所以,在积极防范保密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对网络公开信息进行有目的的监督、整合、分析,可以较好地防范网络泄密事件的发生。
总而言之,以网络信息的特性为衡量指标来研究设计如何防范网络泄密,会使保密手段更具网络适应性。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现象的丰富,这一过程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困难,也需要更多保密技术、保密管理、保密人员等多方面的制度保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