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实验室概况科研工作合作交流实验室管理动态信息保密教育图书资料诚聘英才下载中心
 保密教育 
  保密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密教育 > 保密教育 > 正文
 

《保密教育内参》第59期

2015年07月10日 12:05 adic 点击:[]

  某法学网站被发现刊登1篇内容敏感的论文,经有关部门鉴定,该论文属于秘密级国家秘密。经查,论文作者为某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赵某,其同时是某省政法机关的科长。赵某在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时,利用工作之便,未经领导审批,擅自引用了有关涉密文件的内容。论文初稿完成后,赵某将论文提交导师杨某审阅,但未说明里面引用了涉密文件。杨某提议将文章投给某法学网站及4家学术期刊,被网站录用并登刊,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赵某党内严重警告、行政撤职处分,对杨某进行通报批评。
      四是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监管不严引发科研泄密。行政管理人员一般不直接参与涉密科研活动,但他们在处理学校各项行政事务时,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国家秘密信息。如果行政人员没有尽到审慎保密义务,将涉密科研材料当作非密材料处理,就会带来泄密的风险。
      某大学50周年校庆时,校网站刊登1幅秘密级军事飞行器的照片。经查,该大学某飞行器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做静力试验时,拍摄了包括涉密照片在内的有关资料照片,作为该所学科建设成果上报给校党委,正逢该校筹划50周年校庆展览活动。学校党委宣传部网站负责人宋某根据部长于某的要求,安排一名学生从学校资料库中选取一些科研成果照片发布到学校50周年校庆网站上,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宋某警告处分,对于某进行严肃批评。
                                                  高校涉密科研仍存在“保密纰漏”
      一颗螺丝钉的松动,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事故;一个保密管理环节的纰漏,也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们应当汲取上述科研泄密事件的教训,仔细查找高校涉密科研保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消弭隐患。
      涉密科研人员的认识存在“盲区”。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存在重科研、轻管理的情况,过多关注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取得的成果,对保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受此影响,部分高校师生对科研保密工作的认识也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认为自己从事的主业是科研工作,与保密没有关系;有的认为学术研究应当自由,压根就不该保密;有的认为我国科技水平落后,没有保密的必要。总而言之,一些高校的涉密科研人员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警觉。
      涉密科研工作的管理存在“缺位”。当下,虽然不少高校已经成立了保密委员会,并制定出台了有关科研保密管理的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规范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制度与实际工作没有很好的融合。一方面,高校保密管理人员多为兼职,缺乏基本的保密业务知识,对有关涉密科研任务的保密管理不知道如何下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60期 下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58期

关闭

版权所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联系电话: 0411-8740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