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科研定密存在“短板”。由于从事科研工作的高校师生及专兼职保密干部大多未接受过深入的保密知识培训,对国家秘密及其保密期限的界定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导致科研工作中产生的涉密科研材料不定密、乱定密现象普遍存在。仅以论文发表为例,不涉及国家秘密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论文是可以发表的,但涉密科研论文在公开前需经保密审查和脱密处理。如果科研人员没有按规定对所涉密论文进行定密,没有尽到警示义务,保密审查和脱密处理就容易被忽略,论文就有可能直接在学术会议或刊物上公开发表,造成泄密,后果严重。
守住“象牙塔”中的秘密
为解决高校涉密科研保密管理中的认识“盲区”、管理“缺位”和定密“短板”问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深化校园保密宣教。做好高校涉密科研保密工作,关键在于做好在校人员的保密教育。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广播、授课、宣传橱窗等多种方式,对相关保密管理规定和保密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对科研泄密事件进行通报,对保密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强化高校师生的保密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保密氛围,提高整个高校保密管理工作水平。
加强科研保密管理。强化高校涉密科研保密管理工作,重点要抓好对涉密科研成果的管控。对于参与涉密科研任务的高校师生而言,他们在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发表论文等活动时,应当严格遵守有关保密管理要求。如发表涉密论文时,应当按程序报学校有关机构进行保密审查,该脱密的做脱密处理;处理后仍然属于国家秘密的,则应继续按国家秘密管理,不能公开发表。此外,高校还应着重做好对参与涉密科研任务师生的保密监管,及时组织他们签订保密承诺书,使其了解各项保密制度,知悉并履行保密义务,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规范科研定密工作。预防高校科研泄密事件的发生,首先要推进高校的规范定密工作。针对这一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对承担涉密科研任务的师生及专兼职保密干部的专项培训,使他们熟悉定密基本流程,掌握科学工作方法,并能够结合工作实际,对科研材料是否涉密进行准确的判别,确定好涉密科研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从源头上把好关,消除隐患,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
你所不知道的非法测绘
此文作者:孙金山
近年来的新闻报道常有外国人非法测绘的消息,每每在网络上引起争论。不少人认为,卫星技术这么发达,谁还用去现场测绘啊,你拦着有什么用?这种说法其实一句话就能反驳:如果卫星技术真这么牛,可以包揽一切,那么不要说非法测绘,就连合法测绘都没必要存在了。事实真的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