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总结牵头重建我国社会学学科的经验时指出,建立一门学科至少要包括5个部门:1.学会,这是群众性组织,不仅包括专业人员,也包括支持这门学科的人;2.专业研究机构,它应当在这门学科中起带头、协调、交流的作用;3.各大学的学系,这是培养这门学科人才的场所,为了实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要在大学里建立专业和学系,而且要设立与之相联系的研究机构;4.图书资料中心,为教学研究工作服务,收集、储藏、传播学科研究成果、有关书籍、报刊及其他资料;5.专门出版机构,出版该学科专业刊物、丛书、教材和通俗读物。
从当前的保密学历教育情况来看,一部分高校以管理学学科为依托,一部分以工学学科为依托,并且这两类学科本身差异性远远大于一致性,很难整合在一起,专业建设也才刚刚开始,学科地位的确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推进保密学历教育的实体化,必须下大气力培育和发展保密相关学科。为此,一方面,要培育理论条件,先从已经确立的保密管理专业开始,探索、提炼问题,开拓、挖掘问题领域,移植、创建研究方法,拓展、夯实理论基础,形成、发展思想传统,构建、完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在国家保密学院的建制下设立具体学系,发展完善专业研究机构,改进已有专门学会,创建新的专门学会,以国家和地方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为依托补充、丰富保密方面的书籍,依托专业出版社组织翻译、编写专门教材、著作、读物。
专门师资问题
师资问题是保密学历教育实体化建设的基础问题,也是学科确立、发展、壮大的基本问题。从学科建设角度看,必须由专门的人员从事学科研究,包括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研究人员。从教学角度看,需要由专门教师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把学科知识转化为课堂知识。
当前, 开展保密学历教育的高校普遍缺乏专门师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高校虽然把学科建设作为其发展主线,但考虑到编制比较吃紧,很难为不确定、不成熟的学科专业提供编制;二是目前从事保密专业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可能轻易放弃原来的学科研究和教学工作,去专心从事一个自己比较陌生、难以在短期内产生成果的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三是保密专业是新建专业(方向),保密学科也有待确立,不可能在短期内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对于当前保密学历教育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必须认真对待,研究解决。为此,要编制先行,为国家保密学院或保密专业提供保障教学运行的基本编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情况保证相应的编制;制定特殊激励措施,吸引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鼓励有抱负、有潜质的年轻教师从事保密专业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整合师资力量,把既有保密工作丰富经验,又有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保密干部、保密专家充实到教学队伍和研究一线,既可以从事短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在保证职业发展的前提下调入高校工作;国家和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与高校合作开办保密专业师资培训班,帮助从事保密专业学科教学、研究的人员接触国外前沿知识,加强相互交流,使其尽快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