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实验室概况科研工作合作交流实验室管理动态信息保密教育图书资料诚聘英才下载中心
 保密教育 
  保密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密教育 > 保密教育 > 正文
 

《保密教育内参》第48期

2014年04月09日 13:04 adic 点击:[]

学生出口问题
      保密专业学生的出口问题是保密学历教育实体化建设的动力问题。这不仅是保密学历教育实体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保密学历教育实体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专业能在高校存在和发展,被社会接受,直接的一个动因是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到相应的行业、单位工作,满足社会对特定人才的需求,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同时,该专业还应成为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和发展的通道,而不能成为其障碍。前一个问题属于专业对口、就业通畅问题;后者属于学生继续学习深造、学历提升问题。
      当前, 保密学历教育实体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很难到保密部门、保密岗位就业,对此,应该采取切实措施。学生在保密部门、保密岗位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新办专业(方向)很难在短期内被社会广泛了解认识;二是保密专业体系还不完整,专业比较单一,还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多方面需求;三是保密专业学生进入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涉密机关单位缺乏相应政策支持,渠道不畅。在这三个原因中,前两个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而第三个是最为根本的,需要尽快找到解决办法。对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发挥关键作用,联合、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招录保密专业人才的政策问题,出台相应的意见,使保密专业的毕业生有业可就,有业能就。
当然, 由于保密领域比较宽,涉密单位的性质多种多样,涉密岗位的涉密程度也不一样,
      对保密专业人才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分类施策是必然选择。实际上,就制定国家机关招录保密专业公务员方面的政策而言,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了公务员应当具备的七个条件,其中之一是“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第二十三条还规定,“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涉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具有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
知识生产问题
      保密知识的来源和生产问题是保密学历教育实体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基本保障。对于一个新专业(方向)来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知识来源和知识生产问题。对于保密专业(方向)而言更是如此,保密专业知识的生产深深制约着专业教学和学科研究的步伐,已成为保密学历教育的短板,成为保密学历教育实体化建设的羁绊。解决保密专业知识的生产问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把保密经验显性化,也就是把作为隐性知识的保密工作经验通过规范化、逻辑化、系统化分门别类地转变为具有普适性、外显性、共享性的显性知识;二是形成保密干部、高校教师联合编写专业教材的机制;三是编辑整理往年保密科研成果集和保密论文集,供专业教师教学和研究参考;四是支持、发展专业刊物,推动核心期刊设立保密方面的栏目,定期组织优秀成果评审;五是在加强和完善国家保密局保密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协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设立保密科研项目目录。

上一页 [1] [2] [3]

上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49期 下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47期

关闭

版权所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联系电话: 0411-8740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