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首页实验室概况科研工作合作交流实验室管理动态信息保密教育图书资料诚聘英才下载中心
 保密教育 
  保密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密教育 > 保密教育 > 正文
 

《保密教育内参》第51期

2014年08月28日 20:13 adic 点击:[]

(第51期,供2014年8月28日学习使用)

   

警钟长鸣:
广东破获间谍窃取军事秘密案
      据2014年5月媒体报道,广东破获一起由境外间谍机关通过网络勾联策反境内人员,窃取中国军事秘密的案件。案犯李某因泄露机密级军事秘密13份,秘密级军事秘密10份,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2000年,李某来到南方某沿海城市打工。2011年5月一天,一个陌生的QQ号请求加他为好友。“女网友”热情体贴,从工作到生活,事事关心,渐渐成为了李某的“知心人”。谁知,一个月以后,“女网友”突然告诉李某,其实“她”是个男的,名字叫“飞哥”。“飞哥”抛出的金钱诱惑,让他偷偷地向国家图书馆订购了大量只有境内专业人员才能订购的军事类书刊。从此,他开始走上了泄露国家秘密的道路。
  李某受境外间谍“飞哥”指示,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窃密工具,长期为其订购和提供境内内部军事刊物,并对重要军事基地进行长期定点定时观察。大量军事基地动态情况和军事装备的照片通过他的手流向境外,对国家军事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飞哥”利用“网上书店”、军事爱好者网站等网络渠道,在广东省策反运用12人,在全国范围内更有20多个省市40名境内人员被“飞哥”策反运用。

 

《保密工作》 2014 年第 5 期,重点文章核心内容导读——

  

涉密人员管理体制及职责划分
此文作者:冯宁

 

      涉密人员管理体制是指涉密人员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划分、法规制度、管理方式及运行机制的总称。顺应全面深化改革和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尊重涉密人员管理特殊规律,构建分工合理、责权一致、相互衔接、运转有序的涉密人员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既是加强和改善涉密人员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管理原则、完成管理任务、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制度保证。
      一、健全完善涉密人员
      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健全、有效的涉密人员管理体制应具备五个基本要素,即管理主体、管理职责、管理方式、管理对象、管理法规,以分别对应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管理谁”、“凭什么管”的问题。总结思考我国保密工作的长期实践,笔者认为现行涉密人员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三个缺陷:
      一是管理主体责权分离衔接脱节。目前组织人事部门行使干部提拔、任用和奖惩的主导权:考察拟任用涉密人员的德能勤绩廉,一般不去考察其作为领导干部的保密工作责任制或作为普通干部的保密岗位职责履行情况,更不会主动征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机关单位保密工作机构(以下简称“保密部门”)的意见,只要没有因泄密被追究党政纪律和法律责任,一般都不会影响其提拔使用;保密部门不仅在涉密人员的选拔任用上没有丝毫话语权,即使涉密人员严重违反保密法纪(应移交追究刑事责任者除外),也只有建议处理和督促权,却没有直接的处罚权,对少数机关单位不予追究或避重就轻等护短行为,也只能再次建议其上级处置而已,此外没有任何纠错手段。这种管人与管事分离、行使职能与相应的管理权限脱节已成为涉密人员管理体制的最大弊端。

[1] [2] [3] 下一页

上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52期 下一条:《保密教育内参》第50期

关闭

版权所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设计与智能计算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联系电话: 0411-87403728